足球賽事交流賞析論文(足球論文選題)
26
2022 / 11 / 28
足球就在于他的激情和一種精神。
當你到一場真正的足球比賽現場,就能感受到賽場里面震天的喊聲和加油聲,會讓你情不自禁地就投入到比賽中,也不感到沉悶,我想只要某一方進球了,你也會跟著球迷一起跳起來。這就是足球的激情也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傳遞。
他的精神則是一種帶給人們力量的源泉,在失敗面前,不會言敗,就象巴西的很多窮人出身的球星,他們的動力和力量就是來自足球的。還有當年伯比-查而頓在遭遇空難后還能帶領曼聯贏得冠軍杯的冠軍,這就是足球的精神和他帶給人們的力量,這也是為什么有這么多人喜歡他的理由。
足球魅力何在?自己去感受……
一種期待,一種氣氛。希望自己支持的球隊創制造奇跡,和周圍的人一起期待一起吶喊宣泄。 樓主在自己編下開頭和結尾就好了!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從單一的國家課程走向國家、地方、校本課程模式。校本課程的開發必將成為21世紀初期我國課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于彌補國家課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廣周期過長,缺乏靈活,滯后于社會變革,不能及時反映科技進步和社會需求的變化等不足。同時,校本課程有利于課程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校立足于課程改革要求,從學校實際出發,在****年開始對足球課程進行了開發,建立了足球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一、 足球課程開發的的宗旨與立足點:無論是家長、學校、教師,還是學生本人,都必須樹立一個觀念:人的個性潛能是無限的,如果不被喚醒就會萎縮乃至泯滅。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喚醒、發掘個體的個性潛能。 其次,個體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應包括個體的"類特性"、"社會特性"、"個人特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我們把足球課程開發的宗旨定義為: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立足點之一:學校的特色 中外大量的特色學校創建的成功經驗業已證明,特色課程的構建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校本課程開發要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基于學?,F實的特色化的道路。如果一所學校大多數學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校教育就會形成特色各異、爭奇斗艷的可觀局面。所以說校本課程的建設是學校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特色學校建設的重點。我校在2004年成為江東區足球傳統項目學校,足球在我校教師、學生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由于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開設足球特色課程的硬件和軟件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立足點之二:教師的個性教師是校本課程的研究者、詮釋者、設計者、實施者、評價者,教師不僅決定著課程資源的選擇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是校本課程實施的首要基本的條件資源,教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程度及發揮效益水平。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專業能力,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點,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足球 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和實施建立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立足點之三:學生的個性學生也是校本課程研究開發的參與者,他們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最有發言權,學校所開發的課程內容需重視學生的特殊背景及需要,讓他(她)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動機、個性特長,對校本課程作出自己的選擇,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見表一),了解學生對足球課的興趣與需求,保證學校為學生所開發的課程能夠符合學生的性向需要。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進行知識的構建。
二、 足球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
(一) 規劃足球校本課程學校根據現有的條件,制訂了《足球校本課程方案》,在充分挖掘各種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制訂了《校本課程實施目標》:總體目標: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體驗運動激情,分享足球快樂,感悟足球文化,從而培植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足球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讓學生走進足球文化領域,涉獵足球與歷史、足球與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豐富文化內涵;讓學生走向足球場地,掌握運動技能,體驗運動激情,體驗挫折,走向成功。
“足球課程”系列目標
A、大學低年級(一、二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認識足球,了解足球的起源、發展及作用;走進足球場,了解最基本的足球動作;會觀看足球,具有積累足球信息的初步意識,從而關心足球運動。 b.方法與過程:做場外文明觀眾,觀察、感知足球(賽),會畫足球;初步體驗身體對足球的控制。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校內足球明星和代表隊,了解他們的戰績,增強榮譽感,培養自信心。
B、大學中年級(三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學生掌握足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了解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初步學會搜集足球信息的方法,從中體會學習足球知識的樂趣;進一步提高他們對足球的運球、控球等技能的培養。 b.方法與過程:場內外知識的講解,以及簡單的比賽模仿,鍛煉學生各身體部位的協調能力,通過錄相、上網等重要賽事的觀看,讓他們更加全面了解國內外足球現狀,更加關注、熱愛足球。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初步的團結守紀、協作一致的精神,磨煉堅韌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戰斗力,培養集體榮譽感和個人自信心。
C、大學高年級(三,四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全面了解國內外足球發展歷程及現狀,基本熟悉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自覺收集足球信息、自我體會足球知識樂趣,全面掌握運球、控球、傳球、停球等各方面技術,基本能上場比賽。 b.方法與過程:自主收集國內外足球信息,自覺投身足球運動,集體探究足球與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關系。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的心理品質養成守紀守時、團結互助的作風,培植自信心。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三位體育教師根據各自年級的要求編寫教學內容,每周設一節足球課,實施校本足球課程。
(二)建立大學足球俱樂部,形成校園足球文化:
1、 學校依托球會組織,建立學校足球俱樂部。學校建立了**大學足球俱樂部。足球活動主題:體驗足球 快樂成長 小甲A足球隊口號:用心出智慧 配合有力量 頑強能進步 小甲A啦啦隊口號:激情欣賞 文明表達 球隊口號:積極參與 其次,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在全面發動,廣泛宣傳的基礎上,通過公開招聘,電視臺公開競選,由11名學生組成的俱樂部董事會。。按照“免費入會、自愿參加、自由組合、定期交流、集中展示、共同進步 ” 的原則,組織大學生自主組建各班 “ 小甲A足球隊” 、“小甲A啦啦隊 ”和“小甲A志愿者服務隊”等活動隊。通過游戲性的愉悅身心的足球活動,感受足球的魅力,充分激發他們對足球活動和體育運動的興趣及積極參與的熱情,讓學生培養現代足球文化理念,在小甲A活動中領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從小培養良好體育道德和文明行為習慣。
2、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足球游戲活動:學校每周開設一節足球課,組織學生學習運球、傳球、顛球、頂球、射門等基本技術,開展三對三或模擬五人制足球比賽。每月一次足球比賽活動:三月份一趣味射門比賽;四月份五人制足球聯賽;五月份七人制友誼比賽;六月份運球比賽;暑期參加五人制足球比賽。同時還與兄弟學校開展友誼比賽。
3、積極開展足球文化活動:建立大學足球網站,開設了足球快訊、俱樂部動態、足球文化、足球規則、足球明星、教學案例等欄目,開展奧運知識宣傳、足球知識問答、小甲A征文、演講、攝影、繪畫比賽,促進少年兒童學習和弘揚奧運精神,充分表達自己對足球活動的熱愛,激發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培養審美、想象和創造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綜合素質。
中國隊對球的控制能力相對較低。不能控制好球, 就很難有充裕的時間尋找進攻破門的戰機。在國內聯賽中,一些球員還能適當地控制住球,積極進攻或牽制對方,但在世界杯賽中,對手逼搶能力提高,中國隊個人控球行為就很少了,而成功的控球更是鳳毛麟角。在我們的控球時間里,更多的是在后場傳球。在世界杯賽中,中國隊三場比賽控球時間平均為46%,與亞洲兄弟韓國、日本相比,他們控球時間掌握到60%以上,這是中國隊所望塵莫及的。在個體控球方面,韓國隊與日本隊平均比賽的個人控球時間都整整高出中國隊一倍。 由于中國球員控球能力不強,從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比賽的停頓時間增加,雖然造成比賽停頓的因素有很多,如運球出界、傳球射門出界等等。2001年全國足球甲A聯賽,平均每場擲界外球達31.6次,而2000~2001年度英國超級聯賽平均每場擲界外球僅為19.5次,第16屆世界杯賽平均每場擲界外球為22.3次(表4),可見中國球員習慣了在國內的慢節奏比賽,一但遇到強手快節奏的進攻和防守便一籌莫展,適應不了。 表4 中外比賽擲界外球次數對比 比賽類別 每場擲界外球次數 2001年甲A聯賽(21場) 31.6 01~02年度英超聯賽(15場) 19.5 第16屆世界賽(16場) 22.3 運動員體能方面的比較 現代足球運動要求運動員在隔2~3天打一場球的情況下,即在90分鐘甚至120分鐘內,保持旺盛的斗智,體力充沛,跑動快、技術動作不變型,大腦反應不遲鈍。因此良好的體能是技戰術發揮的重要保證。由于當前我國足球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運動量小、強度低,速度慢,與國外強隊比賽時,常常由于對手體能好,速度快,以致于總是被對手牽著打,較為被動。在國內聯賽中,由于比賽雙方體能都較差,除有球隊員,許多無球隊員不能做到積極的跑動牽制對方或接應同伴,所以,整個比賽節奏緩慢。要提高比賽水平,必須提高訓練強度和運動量,使平時訓練更接近于比賽。但現在國內不少俱樂部對體能的訓練很不重視,幾年前中國足協曾實施過12分鐘跑達標,卻遭到不少俱樂部的反對。反觀韓國隊,在亞洲一向以“跑不死”著稱,但在今年2~4月間,韓國隊球員仍進行了近乎殘酷的體能訓練,在這一段時間里,球員們忍受著相當大的痛苦,但在其后的系列比賽和世界杯賽中,韓國隊終于嘗到了甜頭。 3.2 運動員進取精神的比較 中國球員普遍缺少進取精神,表現在世界杯賽中和國內聯賽中,跑動不積極,比賽中遇到挫折就容易泄氣,不能一拼到底,補射意識不強。在世界杯賽中,有幾次機會如有球員積極補射也許就有了進球的可能,在國內聯賽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他們甚至缺少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拼搶不積極主動,有一些積極的拼搶鏟截,盡然是報復性的非技術性動作,而韓國隊在比賽中不僅跑動積極,重要的是表現出一種奮勇拼搏,永遠爭勝的精神,他們積極拼搶,兢兢業業,以打好每一場比賽為自己的使命,有一種奮勇向前的氣魄和決心,在世界杯小組賽最后一場對葡萄牙隊的比賽中只要打平就能雙雙晉級,且葡隊已有了這種默契,然而韓國人卻放棄了這種保守的念頭,依然不斷進取死命拼殺,贏得了比賽的勝利。 3. 3 教練員的比較 中國足球從少年隊到青年隊再到成年隊,其教練員普遍水平不高,雖然這幾年許多成年隊(甲A、甲B隊)包括國家隊都花重金聘請了一些高水平的外籍教練,但由于球員的足球素養和技戰術水平不高,所以球隊難成大氣候。中國各梯隊的教練員不少是從運動員退役后執掌教鞭的,由于他們中的多數人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業務水平和素質都較低,雖然一些教練員也取得了某個大學文憑,但有不少是在運動員時到運動技術學院或就近的體育院校業余學習,到了三年或四年也就拿到了一個大學文憑,其實這些人經常要訓練或外出參加比賽,根本無法系統學習,更要命的是大多數運動員的文化素質都比較低,他們成為教練員后對各種問題的理解能力、教學訓練的鉆研能力都極為有限。還有另一種情況,一些體育院校畢業的學生到基層擔任教練工作,但由于他們的踢球技術水平不高,在球隊中也就樹立不起威信,無法把球隊帶好。 德國各梯隊的教練員,一部分是通過體育院校培養出來的,另一部分也是從運動員退役下來后當教練,但該國非常重視教練員的培訓工作,規定任何一名運動員(包括著名運動員貝肯鮑爾)成為教練之前,都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培訓,經過嚴格的考試篩選,拿到教練員資格證后才能上崗。由于該國非常重視基礎教育工作,有較好的訓練和學習氛圍,因此,青少年運動員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為日后踢球和成為教練員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3. 4 運動員選材的比較 許多國家都有不同的選材方式,如英國、德國各俱樂部都有自己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員,且選派優秀的教練員對青少年進行訓練指導,使自己的成年隊有充實的后備軍。在韓國和日本,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各階段都有完善的聯賽制度,各學校的訓練和比賽體系都很規范,為各級專業隊、國家隊提供了很好的選材路徑?,F在中國足協也要求各甲A、甲B俱樂部要有自己的二線、三線隊伍,但大多數俱樂部并非完全意義上的足球俱樂部,只是某些企業為了宣傳自己、做廣告而臨時接管球隊,因此,他們中不少俱樂部都是就近找一間業余體校足球班,作為自己的二、三線球隊,其實他們對青少年隊的培養極不重視,甚至極少過問青少年球隊的訓練情況。 我們經常會看到我國一些青少年球員往往在一些比賽中表現出較好的技戰術能力,但到了成年隊后就不見有什么長進,少年隊成績好,到了成年隊卻成績上不去。這主要是我國現有的管理體制存在問題。
英國足球與英國文化
1 引言英格蘭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申辦形象大使貝克漢姆2009年12月3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足球滲透在我們的文化里,存在于我們的DNA之中。從我們降生到這世界上,足球就和我們在一起,永遠不分離?!盵12]
從貝克漢姆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足球與英國文化的緊密關系。這項現代運動起源于英國,在英國成長壯大,并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運動。體育文化是一種亞文化,與社會文化息息相關。英國足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植根于廣泛的英國社會背景之中,滲透與折射著英國文化的特點。以往國內對英國足球與英國文化的研究非常少,僅有的一兩篇文獻或者沒有全面論證英國足球與英國文化的密切關系,或者缺乏具體的實例和深入的論述[6,7]。本研究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英國足球運動反映出的英國文化中的典型特點:紳士文化、民族國家、島國心態與階級意識,力求理論依據翔實,論據充分。
2 英國足球折射出的英國文化2.1 紳士文化紳士風度是英國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現,紳士風度是英國社會各階層在向上流社會看齊過程中,以貴族精神為基礎,摻雜了各階層的某些價值觀念融合而成的。紳士的形象植根于中世紀的騎士精神[8]。在中世紀,青年男子(往往出身貴族———經濟上才能支付得起成為騎士要滿足的條件)要從小接受嚴格的訓練,經過嚴格的程序才能成為騎士;騎士在受到召喚時要挺身而出,勇敢地為道義而戰,率領、鼓勵人們英勇頑強地奮戰到底[18]。與騎士精神緊密聯系的歷史事件是長達200年的十字軍東征,英國軍隊揮舞紅底金獅的旗幟以鼓舞士氣,英格蘭國王理查德一世因其驍勇善戰而獲得“獅心理查”稱號。獅子在西方文化中也成為勇氣、忠誠與高貴的象征。
英格蘭足協的徽章“Three Lions(三只獅子)”非常鮮明地體現了英國足球對騎士精神的繼承:勇氣、力量與自豪。
獅子(lion)和獅心(lion-heart)是英國報紙描述足球運動員時常用的詞。英國足球風格素以英勇、頑強、充滿戰斗精神著稱?!霸谫悎錾?,英國球隊運動員各個都如騎士般,體現著正直、英勇、公正、犧牲、榮譽的騎士的一些典型特征。
他們跑動積極,拼搶兇猛,長傳沖吊,與對手進行正面的‘交鋒’,動作干脆粗獷”[7]。歐洲大陸媒體對英國足球打法的評價是運動員勇往直前,講求速度與拼搏,但不擅長(或不屑于)搞迂回,不講求計謀[14]。
紳士文化的內涵隨著英國社會的發展發生著變化。
大批海外殖民地建立以后,大英帝國的締造者們意識到,僅有勇氣和冒險精神不夠?!按笥⒌蹏绞亲兂梢环N統治責任,……統治機構就越是感到需要保持英格蘭人的‘純潔性’。隨著國外財富日積月累,國內開始強調道德規范”
[5]。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被公認為紳士文化發展到頂峰的時代。整個社會崇尚榮譽,講究風度、外表舉止和禮節,恪守公開競賽、公平競爭的“費厄潑賴(fairplay)”的價值觀念。
這些禮節與價值觀念反映在當時的足球運動中。英國19世紀的報紙賽事報道上,對足球運動員一概冠以Mr.(先生)的稱號[14]。成立于1882年的克林西安俱樂部則是公平競爭和“運動員精神(sportsmanship)”的最高體現,“他們不會參加任何商業比賽,也不為獎杯比賽,更不會和裁判員爭論。一旦對方有一名運動員被罰下場或者因傷下場,他們普遍做法是,為了公平起見,本方也只留10人應戰”[3]。
盡管紳士文化在20世紀開始沒落,這一彬彬有禮的國度甚至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了駭人聽聞的“足球流氓”現象,但紳士文化的核心精神“勇氣與自豪”一直與足球相伴。英國足球運動風格以英勇、兇猛、直截了當著稱;在賽場上,運動員的犯規也相對較少。
2.2 民族國家作為現代足球運動的發祥地,英國在國際足球聯合會(以下簡稱“國際足聯”)(FIFA)中獨具一格:在國際足聯中占有4個席位、可以派出四支隊伍參加世界杯比賽。這既反映了英國足球在20世紀初的領軍地位,也反映了英國的獨特構成:由4個獨立性非常強的“國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體。在英語文章中,提到英國的這4個組成部分時,常常稱它們為“nation”或“country”。這兩個詞在各種英英、英漢詞典中,都是“國家”之意,與英文中稱呼其他具有完整主權的國家并無二致。許多來自蘇格蘭的人,寧愿稱自己是Scottish(蘇格蘭人),而不愿意被稱為British(英國人)。一位美籍愛爾蘭裔女士曾堅決反對說倫敦是英國的首都:“London is thecapital of England,not the capital of the UK.(倫敦是英格蘭的首都,不是英國的首都)”,因為“英國只是幾個國家的聯盟,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體?!?/p>
這種民族身份的意識強烈地反映在足球中:“Anyonebut England”(輸給誰也不能輸給英格蘭)一直是蘇格蘭足球的口號[16]。1872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在格拉斯哥舉行的對抗賽,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場“國際”足球比賽。1872—1929年間,蘇格蘭參加的全部比賽都是同英國的“內部國家”———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之間的比賽,在全部的43場比賽中,蘇格蘭只輸過兩場(敗給英格蘭)。對于在經濟、政治上與英格蘭相比略居次要地位的蘇格蘭,足球成了他們實現民族驕傲與自豪感的重要方式。盡管人口相對稀少,1937年,在蘇格蘭國家體育館Hampden Park進行的蘇-英對抗賽吸引了149 415名觀眾,這一數字至今仍保持歐洲單場足球比賽最多觀眾的紀錄[22]。
自從威爾士開始了職業足球運動,“威爾士民族身份意識就漸漸滲入到每一場威爾士和英格蘭間重要的賽事”[17]。威爾士傳統上的運動強項是英式橄欖球(rugby),但近些年,隨著橄欖球成績下滑,足球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Gary Rogers和Joel Rookwood以卡迪夫城市足球俱樂部為例,分析了足球對增強威爾士意識、激發威爾士民族感情的作用。盡管卡迪夫城市俱樂部長期參加英格蘭聯賽,但這給了他們更多“對抗英格蘭的機會”。正如一位球迷表述的:“觀看城市俱樂部踢球時,我們背上插著旗子,高唱威爾士歌曲。我們是來自首府的惟一一支球隊。我們喜歡做威爾士人,城市球隊表達了我們的心聲,給了我們表達對威爾士熱愛的機會”[20]。
在北愛爾蘭,足球則以另一種方式體現了民族意識。
北愛爾蘭內部的民族爭端長期困擾這片面積不足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北愛爾蘭人口約160萬,其中,60%是不列顛殖民移民后裔,他們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40%是愛爾蘭島的土著后裔,信奉天主教。在北愛爾蘭歸屬問題上,前者主張留在英國,后者則堅持回歸愛爾蘭。長期以來,他們分而聚居,互不往來,且時常發生流血沖突。足球運動深受這種派系斗爭和暴力事件的困擾?!芭上刀窢幖ち視r,社區間的球賽無法正常進行”,“對優秀運動員的評價總是要透過宗派主義這一有色眼鏡”[16]。盡管處在這樣一個獨特的環境中,愛爾蘭足球協會(Irish Football As-sociation)是國際足球聯合理事會成員;愛爾蘭代表隊3次躋身世界杯決賽周;點球、越位等規則也是愛爾蘭足球運動員對世界足球的貢獻[11]。
盡管20世紀末英國成功通過立法,在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成立了地方議會,實現了這些地區的高度自治,與足球相連的民族意識與民族情結并沒有消融。從1974年國際足聯取消了職業運動員不能參加奧運會的規定后,英國就沒有組織過國家代表隊參加奧運會的足球比賽。2012年奧運會即將在倫敦舉行,經過一系列協商和讓步,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決定不參加國家隊,但是宣布不反對由英格蘭獨自組隊代表英國國家隊[24]。足球深刻地體現了英國4個地區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心理。
2.3 島國心態島國心態(insular attitude)指的是島嶼國家因為在地域上與外界大陸隔絕,逐漸形成一種封閉排外的心態。英國對歐洲大陸的關系是島國心態特征的典型反映。英國民眾對歐盟普遍持懷疑和舉棋不定的態度[19]。英國在島國心態之外,又受著昔日輝煌的困擾: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如今甘愿淪為歐洲大家庭的普通一員嗎?
英國足球與國際足聯的關系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島國心態與帝國的衰落。如同政治、經濟上的輝煌一樣,19世紀,現代足球運動在英國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足球隨著帝國的擴張傳播到世界各地。盡管在1904年,7個歐洲大陸足球國家成立了國際足聯,但它們的足球運動水平遠遠不能與英國的足球俱樂部抗衡。1905年,英格蘭應邀加入國際足聯,并以老大哥的姿態執掌國際足聯到1918年[23]。后因與其他國家意見分歧(關于國際足聯是否可以吸納德國及其一戰中的同盟國)而于1920年退出國際足聯。
早在1886年,英國國內4個地區(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的足協就組成了國際足球聯合理事會(TheInternat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 Board),負責商討和確定這項運動的規則以及其他有關足球和足協的事宜。事實上,國際足球聯合理事會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對世界足球運動規則的修改有最終的決定權。只不過從1928年起,該理事會吸收了4個國際足聯成員,與英國4個內部成員國擁有同樣的投票權。這標志著英國第一次正式承認,“他們的足球”成為了世界性的運動[23]。
在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大英帝國逐漸瓦解的同時,英國的足球也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領軍地位。1901年,英格蘭球隊首次同英倫三島之外的球隊交手,業余運動員組成的隊伍在倫敦以12比0狂勝來訪的德國隊。在1906年11月12日的友誼賽中,他們在巴黎15比0狂掃法國隊。在1907年,英格蘭隊同荷蘭隊兩次交手,英隊在海牙8比1勝利,在達林頓主場12比2大勝。1936年和1938年,蘇格蘭在對陣歐洲其他球隊的6場比賽中贏了5場[1]。然而,1953年,英格蘭在本土首次敗給來自不列顛群島之外的球隊———匈牙利隊。到1960年,英格蘭球隊徹底失去了霸主地位。英格蘭球隊最后一次輝煌是1966年世界杯奪冠,這來之不易的勝利給國勢處于衰退中的英國國民打了一劑強心劑,但也同時為英國足球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已經落伍的長傳沖吊打法和一成不變的4-4-2陣型因著這次勝利繼續在英格蘭長期大行其道[14]。蘇格蘭球隊從1950年開始參加世界杯,迄今共有8次入圍,但基本上在第1輪就慘遭淘汰[18]。
政治上曾經的霸主地位以及島國心態使英國不愿意過多卷入歐洲事務;作為現代足球的發祥地,英國最初也不屑在國際足聯中與其他國家平起平坐。盡管早期有些不情愿地加入,但仍擺著家長的姿態,甚至因為對一些問題(如運動員的職業化問題)的意見分歧而揚長而去(1924年重新加入國際足聯后于1928年再度退出),直到1946年二戰結束后才又以4個足協的身份重新加入國際足聯。
島國心態之外,英國也不得不面對現實:世界各國力量的增長以及足球運動的蓬勃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后,英國足球俱樂部開始大規模引進外籍運動員,在受到球迷歡迎同時,“也有些諸如運動員協會成員的足球界人士后悔把外籍運動員引入,他們認為,這樣做會限制本土運動員的發展,導致他們不能進入一流的球隊。而浪漫派則抱怨說,這些外國雇傭兵破壞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足球運動”[3]。
2.4 階級意識談到英國社會文化特征,不可回避的是階級意識。英國社會是階級意識最為濃重的社會之一。人們大都比較明確自己的階級歸屬: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或上層階級(upper class)。2007年,《衛報》
與英國民意調查局聯合進行的社會調查顯示,89%的人認為,一個人所處的階級決定社會對人的評價,55%的人認為階級對個人的決定作用大于其他一切,如個人能力[13]。
上述調查顯示,53%的英國人認為自己屬于工人階級,41%屬于中產階級,2%屬于上層階級。
社會階級的劃分顯著標準是家庭的經濟收入,但品味和生活方式也是階級歸屬的重要依據。一個汽車工廠的工人收入也許比大學教師要高,但從文化的角度,前者屬于工人階級而后者屬于中產階級。他們讀不同的報紙,工人讀《太陽報》(The Sun)之類的報紙———時政新聞較少,關于電視劇、王室的動態、體育類新聞較多。大學教師則讀《衛報》(The Guardian)之類的報紙,這種報紙版面大,對國內、外時政新聞報道詳盡,休閑版塊更加關注戲劇、文學之類的高雅藝術[10]。此外,對陌生人來說,聽其語音也可以基本斷定一個英國人的階級身份:工人階級普遍帶有較明顯的地方口音,而中產階級持標準的BBC語音。去英國的留學生反映,在大學校園里聽懂教授的講課很容易,但到了大街上,常常發現英國人的英語是那樣怪異難懂。
體育在英國,自然也與階級社會緊密相連?!耙恍w育項目如跑狗、投鏢、橄欖球、賽鴿等,當然還有聯盟制足球,在公眾的心目中一直是與勞動階層的‘粗布帽’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其他像板球、賽馬等活動則是能為各個階層所接受的‘全民性’體育項目。一般來說,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英國人對不同體育項目的喜歡已經是其社會地位的明顯標志了”[4]。
英國足球運動的發展與19世紀英國社會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隨著19世紀的工業革命,城市人口激增,大批工礦企業成了人口密集區,足球成了工人消磨工余時光的最流行的方式,集中的人口也為這項運動提供了忠實的觀眾。雖然,現代足球源于貴族學校,是為了強健孩子們的體魄而發起的一項課余運動,但在人口密度大、缺乏娛樂方式的新興工業城市迅速普及?!坝F在的92個職業足球俱樂部,大部分分布在工業革命時期的新興工業城市及周邊地區,差不多每一個當時的工業重地,都有一個甚至更多的馳名久遠的俱樂部”[9]。
盡管中產階級最先規范了現代足球運動,為其大規模普及奠定了基礎,但隨著足球運動在工人階級中的日益普及,中產階級對這項運動漸漸產生了“敵對態度”[15],認為這項運動過于野蠻。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英國“足球流氓”現象使中產階級與足球運動更加疏離。
Giulianotti[15]認為,隨著工業企業的衰退,英國20世紀末產生了一大批新一代白領工人,作為傳統工人階級的后代,他們從父輩那里繼承了對足球的熱愛,他們受的教育和對新技術的接受又使他們在文化上更為接近中產階級,這一新生代白領正成為英國球迷的中堅力量。
同時,英國政府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進行的整頓足球流氓行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舊的球場看臺被翻新,一排排座位取代了只供站立觀看的看臺,新看臺上有豪華的包間出租給各大公司。門票的價格提高了,“一個更為富裕的新的球迷群體開始在更安全更舒適的體育場里觀看球賽”。與過去幾乎清一色的工人階層觀眾相比,現在的觀眾是一個“混合群體,包括了體力勞動者、管理人員、清潔工和廣告行政官”[2]。
3 結語英國足球也許不是最優雅華麗的,但卻是最純正最具激情的[9]。足球是英國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涵蓋了英國社會的許多特質。英式足球的打法、風格反映了紳士文化的核心———公平競爭和騎士精神;英國國內4個民族國家的民族意識與身份深深地浸透在足球文化之中;英國各足協與國際足聯的關系是其島國心態的又一詮釋;同其他運動一樣,對足球的喜愛也體現了英國社會階級差異,盡管更多的中產階級正在加入工人階級觀賽隊伍。透過足球,我們可以更好地解析英國社會與文化;對英國社會與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英國足球,欣賞英國足球。
參考文獻:
[1]蔡亞平。英國為什么在國際足聯擁有4個席位———《國際足聯》
雜志載文說歷史及現狀[J].足球世界,1999,(22):30.
[2]富蘭克林?弗爾[美].足球解讀世界[M].都幫森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72.
[3]亨特?戴維斯[英].足球史[M].李軍花譯。太原:希望出版社,2005:58,181-182.
[4]杰弗里?希爾[英].英國體育史———后現代主義的未來[J].朱悅譯。體育文史,1997,(4):50-53.
[5]杰里米?帕克斯曼[英].英國人[M].嚴維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73.
[6]李林,沈立新。談英國足球與英國文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6):59-62.
[7]馬志剛。英國體育文化研究———以英國足球為例[D].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21.
[8]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415-433.
[9]顏強。你永遠不會獨行———英國足球地理[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4,后記。
[10]朱永濤,王立禮。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上冊)[M].北京: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